趁着假期,在倫敦周圍逛。參觀一下博物館,到公園坐坐,拍拍照。
倫敦有好幾座世界級的博物館。熱愛去旅行的我很喜歡去,因為裏面能看到的東西多不勝數,種類繁多,又來自世界各地。到它們一轉,便像環遊世界一周一樣。在這麼多的展品中,總有幾樣是我喜歡的。由國家贊助的博物館,大都免費入場,也使人們增廣見聞時不會破費。
在Cutty Sark DLR站出來右轉沿路牌上山,便能到達舉世聞名的天文台。現在,它是海事博物館的一部分,但不變的是,子午時依舊在它中間穿過。時間這個概念,是現代社會的根基。沒有它,也許我們還停留在中世紀?
在公園中心的它,顯然是一個觀星的好地點,至少受光污染之前是。想來很久沒在香港看見星星了。
同區還有其他跟海事有關的展館,例如舊海軍學院等。在古時,這裏已是倫敦的港口(所以這附近才有Docklands一名),人們便從這裏開始探索世界。特別看了海事博物館中一個介紹大西洋貿易的展覽。
可惜Cutty Sark還在修復中,否則怎也應到這艘茶葉船走走。
下站到了泰德現代美術館。兩地間有渡輪,但感覺很遊客,所以還是坐了地鐵,在Southwark站沿橙色燈柱走便是。
以往是發電廠的美術館,實在大得出奇,使人感到很渺小。現代藝術,總給我的很大很闊的感覺。館中展出了很多名師的作品,例如畢加索和達里等。還有現代新銳的藝術家展覽,我喜歡現代藝術的東西是因為其互動的成份,讓我覺得我在參與一樣。可惜Turbine Hall的新展品還未來,不過這也給了我一個再來的理由。
(閃電?)
最吸引我的,還是博物館的建築本身。一支高聳入雲的煙囪,讓整座美術館活像一個現代藝術的教堂,與對岸的聖保羅大教堂相映成趣。陽光從那透光的長窗戶,在地下留下長長的痕跡。不知為何我覺得這幾張很有未來感。
獨行。